黑龙江“订单+保险+期货+信贷”试点项目成功推进
——中粮期货北安商业化收入险项目案例
一、项目背景
2016年起,党中央连续五年将探索、完善及扩大“保险+期货”试点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深入推进农产品期货期权市场建设,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探索‘订单农业+保险+期货(权)’试点。改进农村金融差异化监管体系,强化地方政府金融风险防范处置责任。”“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这些重要意见,对于农产品期货期权市场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为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构建上下游相互衔接配套的全产业链,实现优化农业产能、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打通金融资本投入农业农村的渠道,中粮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中粮祈德丰(北京)商贸有限公司(下称中粮祈德丰商贸)积极探索,在深度研究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大力创新,积极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深度合作,2019年至2020年在黑龙江省成功落地多个商业化“订单+保险+期货+信贷”农业产业化的创新型试点。
二、服务方案与开展过程
(一)项目总体情况
项目落地于黑龙江省北安市,辖区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1300个,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527个,已建成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2个、农机合作社规范社7个。北安市是黑龙江省仅有的2个现代农业整县推进试点市之一、全国绿色食品大豆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响应北安市政府强烈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愿望,中粮祈德丰商贸联合太平洋财险,深入当地调研农业产业链上下游业务形态及存在的风险,发挥资源整合优势,成功落地黑龙江乃至全国第一单大规模、纯商业化的“订单+保险+期货+信贷”试点项目。项目得到了维维北安交割库、北安市当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农户、邮储银行、光大银行等企业的鼎力支持,从而使北安市开展大豆和玉米“订单+保险+期货+信贷”商业化收入险项目得以成功实施。
(二)具体流程与实施
项目由北安市政府牵头指导,整体统筹推进。项目前期,中粮祈德丰商贸相关人员多次深入产地调研,采集农户信息与产量数据,分析农户投保需求。最终项目覆盖约15万亩大豆和10万亩玉米,总保额约1.3亿元。
表1 北安大豆项目产品要素
标的合约 |
A2101 |
承保数量(亩) |
156414.17 |
保障期限 |
2020年4月~10月 |
保险产量(斤/亩) |
275 |
保障水平(%) |
80% |
目标收入(元/亩) |
436 |
保险金额(万元) |
6828.86 |
总保费(万元) |
617.84 |
表2 北安玉米项目产品要素
标的合约 |
C2101 |
承保数量(亩) |
99977.96 |
保障期限 |
2020年4月~10月 |
保险产量(斤/亩) |
800 |
保障水平(%) |
80% |
目标收入(元/亩) |
648 |
保险金额(万元) |
6475.36 |
总保费(万元) |
394.91 |
中粮祈德丰商贸作为项目的订单企业,与投保农户签订粮食收购合同,以“保底收购”“提前点价”“粮食银行”等多种收购方式,解决农户卖粮难题。
三、项目效果
项目以“保险+期货”为主要风险管控手段,对农业产业链的上下游资源进行整合,融入农业生产订单和银行信贷环节,打通了农业生产服务全链条。项目运行后的具体成效:
一是农业收益有保障。期货和保险端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设计“保险+期货”产品,降低农业种植风险。项目共计赔付玉米种植户近400万元、大豆种植户近300万元。
二是生产资金有供给。银行通过保险公司风险分担机制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生产资金支持,共发放贷款约1亿元。同时,不再要求“强担保”,也解决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难”问题。
三是粮食销售有兜底。引入农业核心企业订单搭建农业供应体系,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订单”对接,解决“卖粮难”问题。
四是信贷风控有抓手。银保合作建立分险机制,分担信贷风险,又通过期货转嫁经营风险,切实提升银行信贷风险管控成效。
四、项目总结
北安市“订单+保险+期货+信贷”项目是在“中央一号”文件指导下的创新模式,解决了多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际需求,切实减轻了农业各环节的风险和负担。参与的合作社均表示,项目的运行有效降低了种植风险和资金压力,将来会继续投保。
在国家精准扶贫与实施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中粮期货携手太平洋财险在黑龙江省首次推出全商业化保险,并首次引进了邮储银行、光大银行等众多中央企业,加入到当地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真正实现了金融服务实体的全产业链闭合式发展,加快了当地脱贫速度,提高了农民收入。
试点模式的成功落地,对于国家相关政策设计、“保险+期货”长期有效推广、“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金融服务三农”及“一二三产融合”的全国推广创新,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以及农业现代化发展,合作社、托管组织等规模化新型经营主体逐步增多,其面临的种植经营风险集中的困境愈来愈越凸显。相应的,规模化种植主体的风险规避需求也愈来愈强烈,相较于自然灾害的风险,提供产量和价格双保障的收入保险,接受程度更高。
目前,市场上财政资金、交易所资金覆盖不到的种植户或新型经营主体,由于风险意识较强,尽管商业化“保险+期货”保费需全额自缴,但是其对于种植风险的解决方案的需求仍较为强烈,仍旧愿意缴纳全额保费。从业务机制的长效性和模式运转的可持续性来看,“保险+期货”从交易所出资试点到商业化铺开以及财政资金的支持或将是未来业务发展的必经之路,而“订单+保险+期货+信贷”的模式或将是未来“保险+期货”业务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