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
中国金融出版社总编辑
教育背景与学术经历
1998.9-2001.6,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所,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1989.9-1991.5,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国际金融,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82.9-1986.6,兰州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主要研究成果:
自从事金融工作以来,共出版专著、译著等3部,在《经济学动态》、《金融研究》、《中国金融》、《国际金融研究》、《经济日报》、《中国记者》(新闻研究核心期刊第一名)《金融时报》发表论文及金融评论80余篇。博士论文获人民大学优秀论文奖。在人民银行政策研究室和办公厅工作期间,参与了许多重要文件的起草和调研工作。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专著),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11月;
《金融现象解析》(专著),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11月;
《美国金融市场与货币政策》(合译),中国金融出版社,1995年;
《领导干部金融知识读本》,负责第一章组织编写,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年;
《当前金融运行的特点和热点的几点看法》,经济学动态,1999年2月;
《主要西方国家中央银行货币调控的比较分析与启示》,国际金融研究 1994;
《金融报道的发展趋势》,中国记者,2003年11月;
《区域金融报道的几个问题》,中国记者,2003年10月;
《中央银行的行为哲学》,经济日报 2004年5月;
《银监会设立: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将更加专业化》,中国金融家,2003年4月;
《市场化与风险配置:新一轮金融改革的准则》,中国金融家,2003年5月;
《中国没有输出通货紧缩》,金融时报
《应建立我国金融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金融时报,
《注意防范贷款高增长的风险》,金融时报
《可持续性:衡量货币增长适度性的重要标准》金融时报
《货币信贷高增长是一种体制现象》,金融时报
《国有商业银行的优势缘何被低估》,金融时报
《技术 金融竞争之本》,金融时报
《用市场创造市场》,金融时报
国有商业银行注资的杠杆效应》,金融时报
《理性看待商业银行的非理性行为》,金融时报
《货币政策的平衡观》,金融时报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蔓延》,金融时报
《利率市场化的步子能迈多大》,金融时报
《公共金融教育不可或缺》,金融时报
《从政策摩擦走向国际协调》,金融时报
《放松利率管制的长期效应》,金融时报
《辨证看待金融生态环境》,金融时报
《谁会从美元贬值中受益》,金融时报
《和谐金融辩》,金融时报
《研究是中央银行的天赋职能》,金融时报理论版 5月;
《中央银行分支机构创新问题》,国际金融19期。
研究是中央银行的天赋职能 魏革军 金融纵横 2006/04
中央银行信息调研工作的经济学分析 魏革军 金融纵横 2006/07
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初步看法与建议——区域经济金融发展所面临的环境 魏革军 金融纵横 2006/08
中央银行分支机构创新问题 魏革军 中国金融 2006/19
台商对外汇政策改革的客观评价 魏革军 中国外汇 2006/09
继续提高外汇管理的有效性 努力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魏革军 金融纵横 2007/05
中国M1快速增长的原因及其货币政策涵义 魏革军 金融纵横 2008/01
货币政策的特征与作用 魏革军 中国金融 2008/11
货币政策的特征与作用 魏革军 金融纵横 2009/01
过度透支信用是危机的根源 魏革军 中国金融 2009/06
用理性的眼光看待货币政策 魏革军 中国金融 2009/05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命脉 魏革军 中国金融 2009/07
积极推动国际金融体系进行必要改革 魏革军 中国金融 2009/08
文化是金融健康发展的源泉 魏革军 中国金融 2009/10
全面认识贷款的高增长 魏革军 中国金融 2009/09
世界需要和谐的中美经济关系 魏革军 中国金融 2009/12
经济形势分析方法宜简便易行 魏革军 中国金融 2009/18
经济运行趋势的分析方法 魏革军 甘肃金融 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