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历
教育经历
1994年毕业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
1990年毕业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物理系,获理学硕士学位
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先生组织的赴美留学项目CUSPEA,获得全国物理第14 名,英语第1 名
1998年获得全球风险管理协会(GARP)颁发的金融风险管理师资格证书 (FRM)
职业经历
2010年迄今担任华人博彩策略论坛 金融市场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金融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固定收益、金融衍生品、金融产品设计、风险管理、银行管理等。第一代中国版CDS——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面世后,自2010年起撰文数篇,辨析产品条款设计变更的利弊,为2016年推出的第二代中国版CDS改用“多标的债务”条款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
2005至2009年担任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全球市场部董事,先后在全球市场部纽约总部主持信用交易业务的定量分析和相关系统及在北京拓展在华投资,活
跃于中国私募股权、不良资产和亚洲高收益债券市场。
2003年至2005年担任美国国际资产交易公司(International Asset Transactions)研究部总经理,主持资产证券化的定量研究和风险管理。
2001年至2003年担任加拿大第二大银行多伦多银行(TD Bank)信用衍生品交易部总经理,主持产品研发定价及定量交易策略。
2000年至2001年担任美国资本市场公司(The Capital Markets Company)高级管理顾问,为全球型金融机构提供风险管理咨询服务。
1997年至1999年担任美林证券(Merrill Lynch)全球外汇交易风险管理系统主管。
1995年至1997年先后在美国法赛金融研究系统公司(FactSet Research Systems)和路透(Reuters)从事资产组合和金融衍生品风险模型工作。
研究方向
金融衍生品、资产证券化、信用市场、金融风险管理、银行管理、公司金融产品设计
讲授课程
1.国内研究生课程:固定收益分析与量化策略(中文)、信用衍生品与资产证券化(中文)、金融产品设计与应用(中文)。
2.国际研究生课程:China’s Financial Markets: Opportunities and Complexities (全英文)。
3.国内本科生课程:固定收益证券估值与投资分析(中英文双语)、信用风险管理(中文)。
4.网络公开课(慕课):固定收益分析与决策(中文授课,并对概念的中英文对应有重点讨论),可以在中国大学慕课、智慧树等平台观看。
管理培训
1.中国农业银行国际金融培训项目(2023、2024):海外金融市场分析及业务开拓。
2.中粮资本干部培训(2021):业务开拓与集团战略。
3.中合担保管理人员培训(2021):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分析与评估。
4.中国银行多元化人才培训项目(2015-2018):固定收益分析与管理。
5.中国进出口银行全行资产负债管理培训(2017):政策性银行资本管理——挑战、思路和国际经验借鉴。
6.商务部金融班培训项目(2015、2016):中国金融市场。
7.欧亚国家央行及财政部培训项目(2012-2019):中国金融市场(英语授课)。
研究成果
中文发表
1.张海云,“经济战争是终极的风险博弈”,《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4.11.15,9。
2.张海云、孙东宁,“全球货币体系多极化与私人加密货币的未来发展”,新华财经,2024.11.04。
3.贝思维、张海云,“鼓励信贷资产证券化,促进“半直接融资”市场发展”,《债券》, 2022.09, 57-60。
4.张海云、李志冰、施一宁,“推广简明文风,提升信息披露有效性”,新华财经,2021.10.20。
5.张海云、陆本立,“应进一步提高资产证券化市场透明度”,《清华金融评论》,2021.06,82-84。
6.张海云,“政策性银行监管体系应契合行业特色”,新华财经,2021.02.23。
7.张海云、胡恺怡、张乐临,“证券化投资的产品类别分析”,《当代金融家》,2020.06,65-67。
8.张海云、张乐临,“衍生品开启金融市场新天地”,《当代金融家》,2017.07,88-90。
9.范慧方、王金国、张海云,“问题导向加轻幽默法专业课教学探讨”,《高等建筑教育》,2017.06,7-10。
10.张海云、张乐临,“‘防范’金融危机,可能适得其反”,《当代金融家》,2017.02,73-75。
11.张海云、周杰,“如何用缺口表优化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当代金融家》,2016.12,80-83。
12.张海云,“标准化建设助推资产证券化健康发展”,《当代金融家》,2016.10,84-87。
13.张海云,“第二代中国版CDS新在哪里”,《当代金融家》,2016.09, 66-68。
14.张海云、张运华,“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缘何失效”,《当代金融家》,2014.11,86-88。
15.张海云、左思斌、王博,“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产品改造与缓释失效”,《科学决策》,2014.05,47-57。
16.周大胜、张海云、戴晓渊,“债券和CDS的信用利差对比分析及相关投资策略”,《债券》,2014.04, 62-67。(被评为《债券》2014年十佳文章)
17.张海云,“中国版CDS产品之困”,《当代金融家》,2014.03, 69-71。
18.刘晨旭、张运华、张海云,“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发行定价合理性研究”,《科学决策》,2013.10, 15-26。
19.张海云、王夕辉,“资产证券化:另辟通道” ,《新财富》2013年7月号, 49。
20.景兴宇、李岩、张海云,“高利贷是馅饼还是陷阱”,《新财富》2012年4月号, 152-156。
21.景兴宇、李岩、张海云,“潜伏境外资产:未来十年新商机”,《新财富》2012年3月号, 102-105。
22.景兴宇、杨鑫、张海云,“数万亿财富管理蛋糕好看不易吃”,《新财富》2012年2月号, 100-103。
23.张海云、于玮婷、潘慧峰、景兴宇,“交易对手风险:或然信用敞口之忧” ,《新财富》2011年12月号, 124-128。
24.张海云、于玮婷、潘慧峰、景兴宇,“主权CDS:国家债务风险的解码器”,《新财富》2011年9月号, 90-93。
25.张海云、韩乐平、潘慧峰、景兴宇,“中国衍生品市场需平台同行”,《新财富》2011年6月号, 96-99。
26.张海云、潘慧峰、胡光辉、景兴宇,“信用交易:套利金矿”,《新财富》2011年4月号, 106-109。
27.赵震宇、景兴宇、潘慧峰、张海云,“转融通机制:突破融资融券‘瓶颈’的法门”,《新财富》2011年1月号, 112-114。
28.张海云,“解析美国信用评级业改革”,《中国金融》2010年第23期(12月), 63-65。
29.张海云、景兴宇、潘慧峰、唐柳,“信用评级改革:仅改分饼方式不治本”,《新财富》2010年12月号, 164-167。
30.张海云、景兴宇、潘慧峰,“CDS:中国式创新”,《新财富》2010年10月号, 118-121。
31.张海云、景兴宇、潘慧峰,“资产证券化:重启‘金融烹烩术’”,《新财富》2010年8月号, 108-111。
32.景兴宇、张海云、潘慧峰,“供应链金融:争夺优质物流渠道”,《新财富》2010年6月号, 104-106。
33.李华林、景兴宇、张海云、潘慧峰,“碳金融市场关乎国家兴衰”,《新财富》2010年4月号, 120-123。
34.张海云、景兴宇、潘慧峰、李伟雄,“绝对回报:对“全天候”投资的回归”,《新财富》2010年3月号, 118-121。
35.张海云、景兴宇、潘慧峰、Lawrence Kwoh,“ABCP:“合成化银行”的创新与回归”,《新财富》2010年2月号, 116-118。
英文发表
1.Haiyun Zhang, “China’s Next-Generation CDS: Improving Market Growth and Safety via Standardization”, GARP Asia Viewpoint, August 2016.
2.Haiyun Zhang, “How to Awaken the Trillion-Dollar Potential of China’s CDS Market”, GARP Asia Viewpoint, February 2016.
3.Haiyun Zhang, “China Bids Farewell to the Loan-to-Deposit Ratio Cap”, GARP Asia Viewpoint, October 2015.
4.Pan, Huifeng, Haiyun Zhang, Xulu Zhang, “China’s provincial industrial energy efficiency and its determinants”, Mathematical and Computer Modelling, Volume 58(5-6), (2013) 1032-1039.
5.Fan, H., H. Zhang, H. Xie, S., Qu, “Singularity in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Emulsion Liquid Membrane”, 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ing, Volume 36(8), (2012) 3736-3742.
6.Haiyun Zhang, “Instant Default, Upfront Concession and CDS Index Basis”, Journal of Credit Risk, Volume 1/ Number 2, (2005) 79-89.
7.Zhang, H. and M. Widom, “Field Induced Forces in Colloidal Particle Chains,” Physical Review E 51 (1995), 2099-2103.
8.Zhang, H. and M. Widom, “Spontaneous Magnetic Order in Random Dipolar Solids,” Physical Review B 51, (1995), 8951-7.
9.Widom, M. and H. Zhang, Comment on “Long-Ranged Orientational Order in Dipolar Fluid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74, (1995), 2616.
10.Zhang, H. and M. Widom, “Global Phase Diagrams for Dipolar Fluids,” Physical Review E., Rapid Communications 49 (1994), R3591-3.
11.Zhang, H. and M. Widom, “Spontaneous Magnetic Order in Strongly Coupled Ferrofluids,” Journal of Magnetism and Magnetic Materials. 122 (1993), 119-122.
12.Widom, M. and H. Zhang, “Virial Expansions for Low Dimensional Ferrofluids,” Materials Research Society Symposia Proceedings No. 248 (1992), 235.
参编著作及研究报告
1.曾刚、赵学夫、张海云、胡志浩、章涛,《中小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理论与实践》,经济管理出版社,2014年10月第1版。
2.《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标准化建设发展报告(2016)》,担任主编及首篇——方向篇的撰稿人,2-6页。
科研课题
1.2018年,主持中国进出口银行《政策性金融债券发行战略研究》课题。
2.2017年,主持中国进出口银行《政策性银行资本管理研究》课题。
3.2015年,共同主持昆仑银行中英文年报项目。
4.2010年至2012年, 华人博彩策略论坛 211工程三期重大课题《后危机时代的金融市场发展》:主持“后危机时代中国信用市场及信用产品发展”子课题。
5.2010年, 国家开发银行、银监会课题《资产证券化创新研究》:担任项目总顾问,并主持“外汇资产证券化研究”子课题。
荣誉奖励
1.2022:《信用衍生品与资产证券化》获2022-2023-1学期研究生教学评价前10%。
2.2021:CFA特色实验班培养模式总结获得华人博彩策略论坛 2020年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王茂斌、陶利斌、肖欣荣、孙艳梅、王春蕾、张海云、余鸿琳、钟腾、刘津宇)。
3.2019:《金融产品设计与应用》获研究生课程银色课堂奖。
4.2019:第五届中国资产证券化论坛伯乐奖。
5.2017:华人博彩策略论坛 个人业绩优秀奖。
6.2016:华人博彩策略论坛 第四届惠园名师高徒论坛名师。
7.2014:“债券和CDS的信用利差对比分析及相关投资策略”获《债券》2014年十佳文章。
8.2013:华人博彩策略论坛 2012年对外宣传之星奖。
社会服务
1.全球风险专业人士协会(GARP)北京分会共同主席(2012起)。
2.中国资产证券化论坛学术委员会委员(2022起)。
3.《中国金融政策报告》项目组专家研究员(2020起)。
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成果鉴定(2013)、项目评审(2017、2021)。
5.中国银行业发展研究优秀成果评选终审评委(2018、2019、2023)。
6.银行间交易商协会“CDS尝试报价体系优化项目” 评审专家(2023)。
7.中债估值杯评审专家(2022)、中债登课题结项评审专家(2021)。
8.上海清算所科研结题评审专家(2020)。
9.数十次做客央视英文频道、央视财经频道、北京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新网等主流媒体,评析经济金融领域最新进展(2012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