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全球价值链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理论、测度及结构解析
2017年10月18日,华人博彩策略论坛 金融学院双周论坛在博学925进行。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倪红福作了题为“全球价值链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理论、测度及结构解析”的报告。
报告通过提出基于产出、增加值和出口全球价值链实际有效汇率的理论框架,并进一步拓展到双边出口实际有效汇率,发现:(1)从全球价值链视角来看,IMF和BIS实际有效汇率低估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幅度,低估率达41.71%,且低估程度呈扩大趋势。(2)从价格结构分解来看,增加值名义有效汇率和增加值相对自价格有效汇率共同助推了2005年以来人民币增加值实际有效汇率升值。从区域结构分解来看,美国、日本和欧元区构成部分是人民币增加值实际有效汇率升值的主要因素;(3)双边国家相对实际价格变化是双边出口实际有效汇率变动的主因,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双边出口实际有效汇率变化总体上呈升值状态,但差异性较大。(4)中国对美国出口实际有效汇率中赋予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的权重为负,东亚国家的货币贬值不是降低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而是促进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传统有关货币贬值的“以邻为壑”效应失效。
金融学院范言慧副院长、郭红玉、高洁、陈涛、李昭、宫迪、徐佳等老师和部分硕士博士生参加了讲座,并就模型设定、变量选择、结果分析等和倪博士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