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Rational Inattention, Financial Heterogene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Monetary Policy
2020年6月2日,华人博彩策略论坛 金融学院SBF论坛2020年第10讲成功举办。意大利博科尼大学经济学在读博士生王子健在线上作了题为“Rational Inattention, Financial Heterogene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Monetary Policy”的学术报告,从理论推导与实证检验两个维度探究了财务约束如何影响企业的信息获取行为,进而如何影响货币政策在经济周期中的有效性。
王子健博士紧紧围绕理性疏忽、企业财务异质性以及货币政策有效性展开介绍,并构建财务异质性企业的理性疏忽模型以解决以下三个问题:第一,信息摩擦导致货币非中性,金融摩擦放大货币政策冲击,信息摩擦与金融摩擦如何相互作用;第二,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影响货币非中性;第三,这种状态依存的货币政策有效性对于经济是否具有实际意义。
王子健博士将冲击区分为总货币政策冲击与特质性生产率冲击,并为大家细致介绍了理性疏忽模型的理论推导,借助理性疏忽的假设条件将Shannon信息论应用于经济模型中,并以熵度量随机变量的不确定性,以不确定性的减少度量信息流量,推导出不同财务约束下企业的最优注意力配置决策。理论模型表明,由于战略互补效应的存在,财务受约束的企业更加关注总货币政策冲击,而无约束的企业更加关注特质性生产率冲击;在大多数情况下,财务受约束的企业对总体冲击的反应更强,但如果总体冲击不确定性足够高,企业的反应程度也会减弱。
针对理论模型的预测结果,王子健博士实证检验了企业对不同宏观经济变量的关注度。王子健博士利用德国IFO BEP(Business Expectation Panel)证明了企业规模与财务状况的强相关性,从而将公司规模作为财务状况的替代指标,以补充已有新西兰调查数据中企业财务状况数据的缺失。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表明,实证结果与理论模型预测相一致:第一,财务受约束的企业更加关注总体条件和价格水平,无约束企业更加关注实际产出;第二,在一个经济体中,货币非中性随约束企业比例的增加而减少;第三,在经济衰退时期,受约束企业比例的增加会导致货币政策冲击力度的减弱。理论与实证结果表明,王子健博士针对企业的信息获取行为提出的企业理性疏忽模型,将金融摩擦与信息摩擦同时嵌入到模型中,有力地解释了不同财务状况企业对货币冲击表现出的异质反应。
此次讲座由金融学院施一宁老师主持,金融学院教师曹正宇、王骜然、王叶、张海云以及十余位硕士博士研究生参加了讲座,并与王子健博士就研究中涉及的冲击类型、理论疏忽模型推导等过程展开了深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