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佳禾,华人博彩论坛 鸿儒实验班2021级本科生,中共党员。曾获北京市三好学生、校级优秀学生、综合一等奖学金、校级优秀学生干部、鸿儒专项奖学金一等奖,担任《金融方舟》编辑部主编、鸿儒2101团支部书记、鸿儒2201班主任助理。保研至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数量经济学直博项目。
1.向上生长,向光前行
“大学四年,我应该成长为怎样的贸大人?”三年半之前,田佳禾初入惠园,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让她眼花缭乱,一无所知的金融学专业让她感到迷茫。激励与陪伴她成长的,有许多精神力量。
“鸿儒学子”的身份让田佳禾多了一份情怀,也让她得遇良师,对她的大学三年乃至更长远的规划都有很大的影响。鸿儒实验班是以刘鸿儒先生的名字命名的,田佳禾曾带着好奇阅读他的传记,并在公众号上和公开课中讲述他的事迹。刘鸿儒先生是华人博彩论坛 的首任院长,是中国金融改革的探路人。他引领中国金融体系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披荆斩棘的历程,引导田佳禾树立了正确的专业认知和“金融报国”的志向。“‘路是人走出来的’,刘鸿儒老先生的人生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潮紧密相连,我感到很向往。”
作为一名“贸二代”,田佳禾有着深刻的贸大基因和贸大印记。田佳禾的母亲是贸大1991级国贸系校友,三十年前,在这个校园中度过了四年美好的时光。田佳禾曾经翻看母亲的老照片,“那时候的校园看起来依然亲切、熟悉,而我正在参与着贸大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为田佳禾认真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活增加了信心和勇气。前不久,田佳禾在贸大“2024年优秀学生颁奖典礼”上作为学生代表进行演讲时说:“我妈妈那一代人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创造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奇迹。而今天的我们,面对的是‘大变局’的世界和新时代的中国。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赶考路。”
另一个见证田佳禾思想上的成长的,是她的个人微信公众号“我的坐标原点”。至今,她已经在上面发布了140篇原创内容。“公众号给了我一个记录生活、成长与时光的地方,我的很多思考也是在一篇篇文章的写作中形成逻辑的。”
2.奋楫笃行,追求卓越
“学金融,有什么用?金融是经济的一部分,那么如何经世?如何济民?”在课程学习和学术探索的道路上,田佳禾这样问自己。
鸿儒班的课程为她勾勒出专业的轮廓。当知识与现实交汇,她感到既兴奋、又好奇。在课程中,她探究收入和受教育水平的关联,了解企业如何感知宏观经济环境,讨论外国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影响……她逐渐发现,金融不是资本游戏、空中楼阁,而是配置社会资源、支持实体经济的“源头活水”,关乎国计与民生。她也逐渐体会到,金融学研究通过构建因果联系,来解释金融现象、检验政策效果。相比于业界职场,沉下心来学习和研究让她感到充实,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过程让她感到满足。
与此同时,田佳禾发掘热爱、积极探索,树立了明确而远大的学术理想。在鸿儒实验班学术氛围的熏陶下,她参与了多项助研工作,作为第一作者完成了两篇英文论文,其中一篇发表于外文高水平C类期刊。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为经济保驾护航的“国之大计”。货币政策在微观企业层面的有效性如何?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这些问题吸引着她。同时,通过具体的研究问题,绿色金融和数字金融在她心中有了更加清晰立体的呈现——货币政策可以引导资金投向从而支持绿色产业发展,数字化转型会深刻影响企业对于政策的感知和反应,书写金融的“五篇大文章”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形成合力、协同共进。
回想这一路的学术历程,她想到的,是在图书馆里读文献读到头昏脑胀,是在空教室里紧张地和指导老师连线,是一个个选题设想因为各种困难而破产,是代码和论文改了一版又一版。但是,当精巧有趣的论文引发了她新的思考,当老师的指引帮助她明确了下一步的实证方向,当她的选题在持续尝试后实现了难得的突破,当反复修改的代码和论文填满了空白的文件夹,田佳禾感受到的更多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和“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充实。“回过头看,所有的“弯路”都是必经之路,都是通往梦想彼岸的铺垫和序言。”
在申请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项目的个人陈述中,田佳禾写道:“研讨会的讲台上、导师的办公室里、论坛的观众席中、显示着代码和论文的电脑前,对金融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指引着我,对学术研究的喜欢和热爱推动着我,‘为建成金融强国贡献绵薄之力’这个朴实而真切的愿望激励着我,不断探索、前行。”未来,田佳禾希望自己能保持“真的想要知道问题的答案”这样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珍惜博士生阶段的平台和资源,扎根中国大地、培养国际视野,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学者,在国际学术领域中研究中国问题、讲好中国故事。
3.向内求索,向外发光
“作为一名金融学子,我能为这个国家做出什么样的贡献?我能为这个社会解决什么样的难题?”在精神力量的鼓舞下、学业探索的旅途中,田佳禾很多次这样追问自己。她在惠园这片沃土上下求索,寻找答案。
答案在薪火相传中。田佳禾是鸿儒班老师的得力助手,协助老师组织暑期实践调研、秋季户外拓展等活动;担任2022级鸿儒班的班主任助理,组织多次专题分享会,搭建不同届鸿儒学子沟通交流的桥梁;曾任红色助手,结合实证论文为学弟学妹讲解计量经济学知识点。
答案在国际视野中,在中国大地上。她走访海南自贸港的银行和企业,了解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如何帮助它们降本增效、节能减排;她参加剑桥大学的暑期研学,用英语讨论金融如何更好地支持中小企业、助力共同富裕。“感谢鸿儒基金会资助我们到各地增长见闻,这是本科生活中难得的回忆。”
答案在脑海中,在笔头上。田佳禾历任《金融方舟》编辑部干事、编辑、主编,筹办与主持十余场内部和外部研讨会,审核和编选四期《金融方舟》杂志文章,和编辑部成员一起运用课程所学分析金融学的时事热点和前沿领域,加深对金融工作的“五篇大文章”等中国经济金融重要问题的理解。《金融方舟》编辑部是个延续二十年的院级学术性刊物。“那时候真是什么都不懂,方舟给我的同辈压力很强,无论是专业知识上,还是道路选择上。我总是惊叹于学长学姐的侃侃而谈。”但这些压力是积极的,是推动田佳禾探索发展道路的动力。大一时准备干事研讨会,她发现一张图表的背后可能是庞大的经济体、数以千万计的家庭,第一次感受到了经济学的魅力和分量;大二时做“数字普惠金融”主题研讨会,是她今后研究中关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契机;大三时和志同道合者携手共进,从每周的研讨会中汲取前行的力量……作为“已退休主编”,田佳禾谈起方舟时充满热爱:“我为自己是方舟人而感到无比自豪。”
结语
大四过半,毕业第一次有了实感。大一刚进入贸大时,田佳禾不会想到,自己将在惠园这篇沃土书写怎样的青春答卷。她用的很多的一个词,是“幸运”。谈起保研,田佳禾说,这次大考不是一场考试,而是三年的尝试、探索和规划,是对自我的追问和反思,是获取和接受外界的帮助。“那么,请你坚定地走下去。”
田佳禾想用以下的文字作为结尾:“回望三年的学习生活,我的两个关键词是‘真诚’和‘勇敢’。我不是一个学东西很快的人,但对于重要的事情足够真诚,这或许带来了一些运气;我也不是一个很自信的人,但在某些时刻有勇气去争取、去把握机会,成败在所不计。或许,人生不是旷野,而是有许多岔路口的轨道。不用奢望一帆风顺、不走弯路,选择本身就是向前。
最后,我想说许多感谢。感谢我可爱的老师们——是您们在教室或办公室里、在微信或腾讯会议中一次次的指导和鼓励,让我迈出了小而坚定的一步又一步;
感谢我可爱的朋友们——和你们吃的饭、聊的天、吹的风、遛的弯,让我明白我从来都不是孤身一人,让我遇见并打心底里欣赏这些有趣的灵魂,让我发现人和人不一样,但仍然可以无条件地互相信任和支持;
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学长学姐——我得到了许多善意的、无私的鼓励和建议,看到了鲜活的、多样的人生轨迹。他们分享的感悟、提出的建议,我在很多时候都会想起,并用亲身经历去验证。
祝学弟学妹得偿所愿,功不唐捐;祝小伙伴们心怀璀璨,一路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