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学活动】金融学院举办第十一届金融文化节吴晓波专场讲座
激荡两千年: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记金融文化节之吴晓波专场
2012
年
4
月
8
日
19:00
,著名财经作家、哈佛大学访问学者、上海交通大学
EMBA
课程教授吴晓波先生在博学
201
带来了关于“激荡两千年: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的精彩演讲。金融学院分团委书记王祖瑞老师出席了此次活动。
讲座伊始,吴晓波教授从当今的时代特点出发,提出我们“还在历史的三峡中行走”的现状,并从三个方面娓娓道来。首先,他向观众们介绍了研究中国的两个方法。在第一种对利益集团的博弈分析法中,以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无产者和有产者的四个集团为基础,而第二种方法则体现在对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分配、全民思想的控制模式、社会精英控制模式和宏观经济制度模式的分析。
其次,吴晓波教授谈及中国历史上从公元前七世纪到
1994
年十次大的变法。重点讲到了开创了盐铁专营的管仲变法、以农立国以战治乱的商鞅变法和作为整体配套体制改革的王安石变法,并用形象生动的“捕鼠”比喻为同学们分析当下热议的“中国为什么没有培养出乔布斯”的问题。随后他讲到了改革开放是在当时中国国贫民穷现状下历史的必然选择,在对
80
年代非常成功的改革的讲解中,他认为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是因找对了改革的关键点,即财政、货币、土地问题。
讲座中,吴晓波教授对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进行了展望,他认为十八大以后,我国从经济发展期进入了利益调整期,未来十年,中国仍将是世界上最好的经济体,中央向地方的让渡,政府向民间的让渡,有产者向无产者的让渡都将是正向的改革。面向未来的中国改革,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给予我们如下启示:第一,统一文化是一切经济改革的前提;第二,自上而下的改革,首要突破口在于调整中央和地方的权益分配,这将减少改革的阻力,提高改革的效率;第三,恢复民间活力的改革要以金融产业的开放为突破口;第四,国有资本集团的改造,不可能以全面私有化为第一目标;第五,避免改革动荡的关键不是劫富济贫,而是健全社会保障体制;第六,没有政治体制改革为前提的经济体制改革一定不会成功。

讲座的最后,他勉励道:时间窗口正在关闭,要肩负起完成中国社会体制改革的使命。“我们对中国的信心始终来自对自己的信心”,并将尼采的“那些没有消灭我们的东西将使我们变得更强大”与同学们分享、共勉。

吴晓波教授的讲座带领我们翻阅厚重的历史,看中国企业两千年发展的艰辛历程,不仅为同学们展示了认识金融世界的新角度,开拓了同学们的思路,也更加激起了同学们畅游金融知识世界的兴趣。金融文化节为同学们提供了开阔的视野,以史为鉴,相信在名家的启迪下我们会做得更好,走得更远。
金融学院分团委学生会
2012 年4 月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