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一甘
2015级华人博彩策略论坛 金融学院投资学专业本科生
现已保送至清华大学法律硕士(非法学)方向
2015级年级大班
曾担任北京中国学中心双语志愿教师
曾任尼泊尔国际志愿者、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志愿者、博鳌亚洲论坛志愿者
曾获国家奖学金、校级优秀学生
曾赴纽约大学、日内瓦联合国总部访学
曾于贝恩公司、德勤会计师事务所、清科资本、中信建投证券实习
专访最开始,孙一甘提到了他前段时间去石家庄灵岩寺静坐内观的经历,他目光清亮、言语温和,寥寥几句仿佛一下把我们从嘈杂的咖啡店带入了另一方疏朗沉静的天地。随着专访徐徐展开,庸常琐碎的烦扰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洒脱豁达的感受。
风物长宜放眼量
2017年10月,孙一甘作为华人博彩策略论坛 学生代表之一前往日内瓦联合国总部进行访学。在那里,来自联合国各个机构的工作人员向他们介绍了联合国的职责工作及人类社会所共同面临的问题,如难民问题、贫困问题等。跳脱出被学英语、刷绩点、找实习塞满的大学日常生活,他把目光投注到了更远的地方。“你会觉得在世界上有这么一个地方、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真正是在从全人类的角度出发,思考全人类的问题。不是为了个人的福祉,而是全人类的福祉。”
(孙一甘在联合国访学时的照片)
孙一甘还一直从事志愿活动,他曾前往尼泊尔支教,曾任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志愿者、博鳌亚洲论坛志愿者,这些志愿经历给了他更多“接触社会、认识这个世界”的机会。在尼泊尔,他受到了很大触动:“那里真的很穷,教室根本就没有门窗,破破烂烂的,你看到之后会非常珍惜我们现在有这么好的条件。”
(孙一甘在尼泊尔和孩子们在一起的照片)
在贸大的校园里,周围的同学似乎大都忙着关心自己的考试成绩,忙着学英语、找实习,一步步在各个阶段达到社会期望,形成个人竞争优势、拿下漂亮的履历,这些固然重要,但在孙一甘看来,它们不应该成为生活的全部。当我们从更加宏观而长远的角度去看问题,个人眼前一时的得与失其实算不了什么,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关乎全人类发展的问题值得青年人去关注和思考、去满怀热诚地投身于解决这些问题的事业当中。跳出狭隘,眼光放远,真正为他人、为全人类谋求福利,是他给人生所赋予的不凡意义。
“努力了一定是有回报的”
大一有一段时期,孙一甘的成绩不是很理想,拿到成绩后,他开始冷静地反思前一阶段的问题。他认为自己没有考好最主要还是因为没有一个好的学习态度。“态度是最重要的,只有你打心底想去做好这件事,才会真正自己去落实方法论。”在接下来的学期,孙一甘改变了自己的态度,真正开始努力学习。他在课上认真听讲、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后及时复习巩固。基本上每天他都会去图书馆自习,一直自习到晚上十点,再去校外刷一会夜。他时常积极主动地向身边优秀的同学请教学习方法,也因为被他们的努力所感染而愈加刻苦。他说:“学生的本职工作还是学习,很多时候学生工作的忙碌表象下所遮掩的是思考的懒。不管怎样还是要付出努力,至少要无愧于自己。”
谈及实习的经历,他也强调了踏实勤恳的重要性。在刚开始实习的时候,他基本上就在公司里“打打杂”,取快递、装柜子、打印邮件这些在大多数人看来琐碎而枯燥的工作他都做过。他认为,小到取快递这样的事情其实也有学问,我们不应该嫌弃这些“粗活”,而应该认真对待它们。“只有当你把这些基础性的工作做好了,公司才会逐渐逐渐给你一些其他工作。”他还提到,实习的时候本人一定要积极主动,这样才能真正学到东西。每一份实习都应该用心去做,而非只是空洞功利的为了往简历上填一次实习经历,这不仅是对工作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孙一甘实习照片)
不论是学习还是实习,孙一甘都相信:“只要踏实努力,你就一定会得到回报。”几次说到这句话,他都语气笃定,眼神诚挚,让人很难产生半分怀疑。这份笃定来源于他从前用艰辛努力换取回报的切身体验,也会指引着他继续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脚踏实地地走下去。
呼吸之间
就在前不久,孙一甘去到内观中心进行了内观,在那里,他度过了不用手机、不说话、持五戒日日静坐的完整十天。“我觉得内观给我很大的启发就是,我们的心很乱,没有办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经常会胡思乱想,我们没办法保持好自己的心,所以就要逐渐地去训练。内观就是要你闭上眼睛,静坐,观察你的呼吸。你就会发现,观察你呼吸这么小的事情你都做不好,刚开始的时候你做不了一分钟。”
当焦虑浮躁逐渐成为群体普遍心态,孙一甘努力让自己的内心保持专注与沉静。他告诉我们,偶尔走神是很自然的事,只是在觉察到之后要把注意力及时拉回来,这样心也会更加敏锐。而每当手头上同时有很多事情要处理的时候,他会尽力克服毫无意义的烦躁情绪,心无旁骛,一次只专注于一件事情,“就像曾国藩说的:‘当读书,则读书,心无着于见客也;当见客,则见客,心无着于读书’”,扎扎实实地把事情一件一件地做好。
很多时候,焦虑的情绪往往来自于过高的期望,孙一甘认为,面对焦虑,我们都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平常心就是不去贪求好的,不去厌恶坏的,想要的东西要到了就好,没有要到也无所谓,只要事情尽力去做了,就要保持平常的心态。”在前不久的工作面试中,孙一甘一直告诉自己保持平常心,不要太执着于最终的结果,虽然面试结束感觉表现的并不好,但后来他意外的接到了让他参加下一轮面试的电话,“我妈说,我能通过就是因为我没有太大的得失心。”他还坦言,自己常常也会有觉得能力不足的时候,但“每个人都会有局限性,你就认识到它,慢慢把它改正好就行了,这确实很难,慢慢来嘛。”从容坦荡,宠辱不惊,孙一甘始终散发着这样的气质,这无疑是他内心安定通透的外在表现。
爱你所爱,行你所行
我们总是被看似忙碌充实的生活填满,却少有时间来聆听自己的内心。孙一甘说:“希望大家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是他对自己一直的提醒,也是对学弟学妹们的美好的祝愿。正如他选择跨专业保研一样,这是一条难走的路,却更是一条他自己想走的路。他提到当律师是他小时候的梦想。虽然本科由于一些因素选择了金融专业,也体会到了其乐趣,可法学的情愫仍埋藏在心中。加上他在投行实习中发现法律知识的重要性,于是通过努力学习,孙一甘最后拿到了清华大学的法硕保送资格。
“大家都太按部就班了,读完本科读硕士,读完硕士去工作,然后结婚生子,你一拍没赶上就有人来催你。”他认为应该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或许有人是喜欢这样看似规律的生活,但那些想活得不一样的人也许就会被社会的看法所禁锢。孙一甘希望探索自己的生活,跳脱传统的框架,做自己真正想做的。
同时,孙一甘提到对他父母的感谢,这么多年,对于他的每一个决定,父母——这个坚定的后盾都会表达支持。在他提出想去尼泊尔,想去非洲的愿望时,他的父母也只是强调安全性,而并不干预过多属于孙一甘自己的选择。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家庭环境,才帮助了孙一甘去勇敢无虑地做自己。
在我们与孙一甘的谈话间,我们感受到了他温和的性格和有趣的灵魂。丰富的经历充盈了他的内涵,长远的眼光抚平了他的心态。这也是最原本的他自己,从不伪装,从不做作,真诚地与我们分享他的经历和思考。在他胸怀博大、追问意义、坚持自我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更是他对开阔自由、和谐快乐的人生境界的追求,就像他在专访接近尾声时说的:“希望大家都是快乐的,我在内观的时候就有人对我们说,祝愿你们获得真正的安详,真正的和谐,真正的快乐。”
来自金融学院学生会新闻部
责编:辛婉宁
作者:周可玮 蒋玥辰
供图:孙一甘
编辑:王翼翔
推送:姜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