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华人博彩论坛 - 学生园地 - 优秀先锋

优秀先锋

优秀毕业生专访 | 万沪宁:无限可能,把握青春



简历

万沪宁,2018级金融学院量化金融实验班,前六学期平均成绩90.8,综合排名1/39,曾获国家奖学金、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综合一等奖学金、校优秀学业助理、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一等奖,现已保研至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国民经济学专业硕博连读项目。


引言

在不确定的生活中找到自己能把握的确定


我与贸大

很难想象还有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毕业了。在我心中,我永远是那个十八岁懵懂的少年,而惠园则是对我关怀备至的师长。对我遇到的挑战与苦难,它会和我说:不要怕,在这里没有人会嘲笑你,再尝试一次,下次你肯定做的更好,并且一次又一次的给我进步的机会。对我的每个骄傲瞬间,它也从不吝惜自己的溢美之词,和我说:你的付出和努力我都看到了,这个荣誉是你应得的!

回想起来,大学四年的时光真是转瞬即逝,但细细想来,又充满了回忆,其中许多现在仍记忆犹新。如果让我用几个关键词来形容我的大学生活,我想是自由、好奇、认同、求索、笃行。

首先是自由。如果让我说贸大最显著的特征,那我肯定会说是自由,这也是我最喜欢贸大的一点。没有早自习,没有晚归处罚,你可以自由安排每一天的时间;通知公开,计划公开,你可以知晓学校中正在和即将发生的一切;随意选课、随意蹭课,你可以根据自身偏好和已知信息最大化自己的效用函数(分数最大化、Pre最小化or早课最少化)……

这种自由带来了近乎无限的可能,而我的选择是尽自己所能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尝试各种可能。所以,一向讨厌运动的我在大学喜欢上了跑步、游泳和健身(环大冒险),在体育舞蹈协会收获了欢笑和荣誉;一向不敢成为众人焦点的我在课上主动举手问老师问题,三个学期担任学业助理并主讲期末复习讲座,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成为一百多名同学的焦点;一向只学习课本上知识的我在B站了解科技、时事、中美关系,听up主对书、音乐、电影、电视剧的深度解析。

虽然好奇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同时心中的迷茫也与日俱增:在这么多种可能当中,哪种才是我应该选择的呢?在大二下学期,这种迷茫达到了顶峰。由于疫情的原因,整个学期都是在家上网课,每天都是简单的重复:早上起床,打开电脑屏幕,上课、写作业,晚上把电脑关上,睡觉。这种钟表般的生活让我开始思考: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后来我意识到,这种思考是很难得的。在学校和其他同学在一起的时候,你会被学校和同学推着往前走,大家共同的目标很自然的也就成了你的目标,班上同学都报了数学竞赛,那我也报一个室友们都在打游戏,那我也跟着玩会儿。但在和大家一起干这些事情的时候,你是没有内心的认同的,你只是简单的跟随、模仿。而在家的一个学期把我从其他同学的目标中抽离出来,我真正从的角度计划每一天。正是在这学期,我意识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就是对知识的不断探寻,对自己好奇心的不断满足。我发自内心的认同我现在的生活,认同我每天做的事。

正是从大二那个暑假开始,我真正发自内心的喜欢上了学习。在这之前的十多年,我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我不觉得学的知识有什么意思,只是因为考试要考,并且其他同学都在学,那我学习总归没有错。而现在,我真正理解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并开始践行。这也就是我所理解的贸大校训后两句求索、笃行的含义。

内心思想给我带来的转变是巨大的。在大三学年,我跟随邓军老师研究比特币期权市场,参加数学竞赛和数学建模竞赛,担任学业助理和红色助手,作为学业指导中心主任负责日常事务的统筹和管理,学习金工、金时序、金融计算、金经导、金风定等量化金融专业最难的几门专业课。虽然事情繁多,但我却乐在其中,几乎每天都能感觉到自己的进步,自己的努力全部都是值得的。


在所有这些经历中,给我影响最大的是和邓军老师进行的科研,让我坚定了自己之后走学术道路的决心。刚开始,在阅读相关文献时,我感觉论文中每句话都晦涩难懂,一个接一个的名词和文献让我晕头转向。后来,随着和老师的讨论以及文献阅读的深入,我逐渐搞懂了论文中每个假设、每个回归、每个引用文献的含义,并开始着手进行自己的研究。此时,科研开始向我展现它独特的魅力。我感到论文当中的文字、图表和公式仿佛有了生命,一起向我传达作者的发现与思考。当然,在自己进行科研时,也遇到了很多很多问题,其中相对比较容易的是技术问题,比如数据清理、描述统计,虽然可能因为一个报错被卡住,但画上半天,至多两三天,终归还能解决。真正困难的是方向问题:如何编排整篇论文的内容、如何设计稳健性检验、如何回应审稿人的审稿意见……在这些问题上我束手无策,邓老师给了我极大帮助,也让我意识到之前专业课学习的不足:只锻炼做题能力,却忽视了对其背后经济含义的理解。

毕业寄语

大学生活弥足珍贵,愿大家珍惜每一天,大胆尝试,小心求证,从来无所求,所得皆惊喜


来自贸大金工

编辑:李宇庭

推送: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