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华人博彩论坛 - 学生园地 - 优秀先锋

优秀先锋

师德楷模 | 宋国良教授专访--厚德载物,不忘初心


每到毕业季,宋国良老师比以往都显得更加忙碌,我们的采访只好约定在晚上8点老师下课后的时间,宋国良老师从教室刚回来,就有一群学生在等他了。正值论文答辩的季节,研究生们有找宋老师讨论论文修改和答辩注意事项的,有来找老师签字的。宋老师的桌上摆满了论文,手里的笔一直停不下来,送走了几拨学生后,我们才开始了对老师的采访。

说起带研究生,通常金融学院每个导师带不超过7名研究生和一般不超过10名本科生毕业论文即可,因为每年报名请宋国良老师做导师的学生太多,每年都要形成超生游击队。宋国良老师今年共指导了40名同学的毕业论文(包括11名在校研究生、13名在职研究生和16名本科生)。从选题、写作指导到论文答辩,持续大半年,每个学生都要来和宋老师讨论多次,微信和电话不断,甚至这最终的签字也成了他现在每天都必须要花费时间精力完成的例行工作,此外每学期还有4-5门金融专业课程和参加各种科研和学术交流,宋老师所带今年毕业的11名在校全日制研究生中,4人获得了2018年北京市优秀研究生毕业生(全院13名),2人获得光华奖学金,其中4人获得国家奖学金,其余多数同学分别获得一等或二等奖学金,他们还获得北京市优秀创业团队一等奖等。相比年复一年的在课业指导、学术科研、社会实践、就业创业和成长成才方面对学生的指导与付出,这一幕还只是宋国良老师30多年教学经历的一小部分。

宋老师大学本科毕业后就开始了大学教师的生涯,四年后考上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研究生,还担任清华大学研究生团委副书记。毕业后在政府机构、外资投行等工作多年,后来又到华人博彩论坛 任教,他说从心里其实还是喜欢做些研究和有继续做大学老师的情结,同时也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做些实战项目。宋老师边教书边主持或参与了许多具有重大影响的企业上市、公司并购和投资等资本运作项目,还担任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中国基金业协会专家委员、金融律师、金融机构和多个市政府经济顾问等。

刚开始的几年,宋国良老师开设了投资银行、投资基金两门课程。凭借他多年来在资本市场上的实战经验,讲起实践业务来轻车熟路,实战案例信手拈来,不用备课也能轻松地满足学生对资本市场、投资银行知识的需求和好奇心。每周上完计划内的教学课程,就去忙自己的项目去了,没感觉有什么不妥。

后来宋老师的儿子开始上大学了,作为家长,他开始为儿子的学习和成长牵肠挂肚。亲身感受到学生家长对老师的托付和期盼,从儿子那里也了解到学生眼里的好老师是什么样子,不经意间发现自己改变了对教师的认识,感觉到只是讲完课就走人不能算是个好老师,我开始花费更多的时间给我身边的学生们,也感受到了教师这个职业的真正价值。他向我们说道。

据我们了解,宋国良老师在教授金融专业课的同时还做了兼职班主任,他带的第一个班是2011级的投资一班,恰好这些同学与他儿子的年龄同岁。从学生入学起,宋老师就引导大家为大学四年做好规划和更长远的职业规划,想保研的同学很早就开始在每门课程上下功夫。他平时经常与班干部沟通,时刻都在关注学生们的需求,及时帮他们解决思想上的困惑和生活困难,对家境困难的学生更是格外关照。他还精选了许多成功者励志的经典话语和案例资料,让班干部每天早上发送给全班同学,每天给他们鼓劲,让同学们感觉老师每天都在他们身边,看到了他们在努力。大学四年该班几乎包揽了投资专业90%以上的奖学金和全部保研指标,20%的学生得到保研并全部录取到了北大(2名)、清华(2名)和人大(1名),该班还获得了校级优秀团支部和校级先进班集体,同年还有其他班的十几个同学通过宋老师辅导保研到了北大清华等名牌高校。宋老师也被评选为校级优秀班主任,在由院学生会发起的评选自己最喜爱的老师网上匿名投票中,宋老师的得票数遥遥领先。

当我们问到校外聘请他专业讲座的课酬很高,把时间花在这些琐事上是否会比较可惜时,宋老师还是感觉把时间花在培养人才上的社会价值和无形价值更高,看到一批批学生成为栋梁之才,他更有满足感。

由于宋国良老师曾经做过金融律师和在国际投行担任高管,积累了丰富的金融从业经验,平时有不少学生找他咨询未来的职业规划和创业梦想。大家咨询的内容涉及如何培养自己的金融职业素养,如何选择实习和工作,如何申请保研和参加夏令营,如何准备考研、出国留学和选择适合自己的高校及研究生专业方向,请宋老师帮忙写出国留学的推荐信等。这些要求虽多,也不计任何教学工作量,更没有任何报酬,但宋老师都会尽量满足,要花许多课余时间解答同学的询问。当我们问他烦不烦时,他说这些事对同学们而言都是人生大事,老师的举手之劳也许可能影响到一个学生的前程。宋老师每年辅导和推荐了大量优秀学生保送到国内外一流大学,他的品牌效应在学生中口口相传。

此外,宋国良老师还花费大量业余时间与精力,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他指导的参赛团队获得北京市及全国大赛的奖项约有20项,其中教育部、团中央主办的全国大赛的金奖、银奖就有5项,并获得了国务院多个部委共同主办的首届互联网+全国创新创业顶级大赛的金奖 贸大是个财经外语类文科大学,要想与北大、清华等全国顶尖综合类大学或工科类大学的创业项目竞争难度极大,贸大同学的项目多是一般创意项目,缺少科技含量是最大的短板,要想挺进全国大赛,必须得是实战项目,他精挑细选了适合创业的团队,注册创业公司、建立团队、找投资人融资、营运管理等,这每一步对于一个学生团队来说都是挑战,即使是好的创意项目,最后能够真正落地也是非常操心费力的事情。宋国良老师为了帮助他们顺利跨越这个阶段,会给他们提供许多资源和细心指导,先后为几个项目融到创业资金。宋老师说他不鼓励学生们在没有充分把握的情况下去过早的创业,但创业教育对每个同学能力培养和未来职业生涯非常重要,他还专门开设了本科生《风险投资与创业管理》课程和研究生的《私募股权基金与风险投资》课程,这学期选课人数超过300多人,他常常结合生动的实战案例讲课,并请来创业成功的校友到课堂交流经验和感受,希望为未来有志于创业的学生提供参考。

多年来,宋国良老师的其他课程在学生选课时也是一课难求,常常因为人数限制排不上队。宋老师说金融专业课必须要把理论与金融实践紧密结合,让大家能学到对未来职业生涯有用的知识,力求让课堂和金融市场同步,不能纸上谈兵专业课还要为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和提高研究能力打基础,为工作打基础。宋老师上课总是通过丰富的案例教学方式,告诉学生如何灵活运用基础课学过的理论解决实战问题。

宋国良老师还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他认为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中,以期末考试一张试卷决定这门课的成绩,不能公平合理的评价学生,且会助长学生功利心和短期行为,平时不认真参与课堂学习,考试前一周时间突击复习也能考个不错成绩。宋老师的课堂管理模式是,把对每位同学的考评和他们的课堂表现结合起来,而非单单看期末的一张试卷,不但让学生深入参与课堂案例教学,同时参与其他同学教学案例的评价。案例小组课前精诚合作、精心准备,利用10-20分钟上台展示他们自己的案例研究成果,其他学生参与评价,通过专业课堂管理软件一分钟完成签到和案例评价。老师与同学同步讨论和点评,把很多知识点联系起来。期末考试的部分试题也会从同学当中征集,与课堂内容充分结合,尽管老师后续整理这些资料增加了不少工作量,却极大调动了大家的课堂参与度。宋老师每个课都与同学建立了微信群,以便随时与同学沟通。

当我们问到宋国良老师最敬佩的师德榜样时,他谈到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赵家和教授,赵教授曾是宋老师在清华读研时的老师,经管学院副院长和著名金融学教授,他学识渊博但生活节俭,在去世前,他还把退休后在美国讲学多年的积蓄和投资所得的1500万元创立了甘肃贫困儿童助学基金,并嘱咐不得以他的名字命名。用他一生的奉献践行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

多年的教书体验,使宋国良老师对教师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说。许多老教师一生都在默默耕耘和付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教书首先是个技术活,老师必须要有学术水平和专业经验,学生才能服你;教书也是个体力活,需要身体力行,要甘愿付出时间和精力;教书更是个积德的良心活,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并不难,但要成为学生欢迎的好教师,需要付出爱心,要干好教师这个职业,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

最后,我们请宋国良老师结合他多年的经验给同学们提出一些如何让自己更优秀的建议,他说优秀学生都有的共性是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他们总是向更优秀的人看齐,对自己的人生有规划、有目标、有方向、有使命感,有感恩的心,总感到时间不够用,通过努力成就事业,报答父母和社会;优秀学生脑子里随时都有一根弦,能够约束自己贪求安逸的杂念;而有的学生没有目标,走一步看一步,随心所欲,几年后差距就会拉大。

宋老师谈到,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要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要有担当。与人交往不能怕吃亏,吃亏是福,愿意吃亏的人才能走得更远,愿意与你合作的人就更多,你成功的机会就越多。人有个性不是坏事,若太有个性,就不利于自己的成长。保持一定的自我没有错,但若太自我就会没有朋友;无论是学习和工作,每个人都需要融入到一个集体和团队中,与人相处要学会寻找共性,培养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这个度也许很难把握,但一定要明白一个人能不能成大器,能领导多少人,最终还是要看他能和多少人友好相处;年轻时不要怕吃苦,现在多吃苦,多经历些艰辛,都是你人生账户的储蓄;还有就是年轻人过于浮躁和患得患失,它会让你失去目标,忘了初心。”30年来,宋老师见证了许多好学生的成功经验,对我们很有借鉴意义。

培英育秀,昔日资本市场指点江山;学海指路,今朝三寸讲台春风化雨。三十年教学耕耘,爱生如子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在贸大遇见宋老师,是我们今生最美丽的风景。这是学生写给宋国良老师的赞美词。宋国良老师在立德树人之路上,始终以厚德载物,秉初心前行。


来自金融学院学生会新闻部

作者:刘超、郭玉丹

供图:宋国良老师

责编:王翼翔

编辑:宋鹏

推送: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