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华人博彩论坛 - 学生园地 - 优秀先锋

优秀先锋

师德楷模 | 王剑锋教授专访--严谨笃学,实践不止


刚刚结束在内蒙古包头的调研任务,身上冬季的棉服也来不及换,王剑锋老师就匆匆赶到博学楼的一间教室,参加由金融方舟组织举办的学术研讨会。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独角兽的前世今生与未来发展,王剑锋老师是此次的特邀嘉宾。在研讨会最后,王剑锋老师细致复盘了中国互联网独角兽产生过程的理论背景。合约合约创新交易成本产业组织等这些不断被他提到的词语,在场的学生听起来或许会感到陌生,其实这是王剑锋老师近几年研究与推进金融学基础范式微观化,尝试将信用合约作为金融分析的基本单元等思想成果的体现。

王剑锋老师一直非常关注金融学科体系与教学体系的基础理论研究,之所以研究这个问题,是因为他始终觉得在教学课程体系方面存在着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便是部分传统课程与金融专业能力培养相脱节。比如,在一些课程的教学内容里,有关金融业务描述性介绍的篇幅还占据着较大比重,而对于相关产品和业务是如何被设计出来的,应该怎样实现进一步的创新这些与金融专业能力紧密相关的内容,则较少提及。到了实践岗位上,有时候会发现,对一些金融现象的认识之所以不能深入,主要源于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但只有在适宜的方法论支持下,才能做得到。因此我一直强调教学要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把金融的概念解释好之后再结合现实,与金融领域实践相对接。

在先后担任金融系支部书记、金融系主任的八年时间里,王剑锋老师积极推动教学体系改革、筹划建立金融系双周学术论坛、新课申报鼓励制度。同时为了能不断改善教学成效,他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主要课程在底层结构上的关系问题的思考。后来不当系主任了,他依旧接着做,而且意识到仅靠原有的金融学知识可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需要用制度经济学与合约理论。于是他与校内外的学者合作建立了制度经济学与合约理论工作坊金融制度与金融合约讨论班等学术组织。在学校他开设讨论班,带着学生一起阅读文献,为学生打好理论基础;还和学生一起做实践学习,研究横向课题。后来讨论班升级成了正式的博士生文献课金融制度与金融合约专题,本科、专硕、学硕的课程中也分别增加开设了金融创新案例分析与设计金融创新应用分析金融中介与金融创新专题

七年前,王剑锋老师去斯坦福大学访问,深刻体会到了中美、中欧高等教育的差距。他认识到大学的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学生听好课、做好作业,而应该达到让学生学一门课,能了解一门领域,获得学术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效果。学习是广泛的,教材虽然厚,但能够让学生形成一种能力、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这些仍然是教材不能涵盖的。因此我常常布置一些报告、小组作业,也给学生讲一些历史,尽量不拘泥于教材。尽管如此,依然与我设想的标准不太相符。

王剑锋老虽然师执教多年,但每一堂课对他而言都是新鲜的,都会使他充满期待。他将课堂视作不同人之间思想交流的平台,课上他把自己最近的思考分享给学生,希望能够同样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有一些领域的问题也许我很少有机会再深入研究下去,如果能够在学生们形成思想的过程中传递给他们一些有价值的想法,让学生能够继续将它实践下去,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个过程让人联想到《三体》中的场景,教师在课堂上传递思想,在某种意义上就像是地球上的人类向浩瀚无边的宇宙发射出一束微弱的光波,期待能够得到外界的回应。

和人类的渺小相类似,教师在王剑锋老师眼里也是一个普通的职位,他将其视为社会许多链条中的一部分,教师既发挥着一定的重要作用,也承担着社会责任。他将师德划分为很多维度,好老师可以是教学服务的榜样,积极、热心为学生解答疑惑;也可以是科研先锋,全身心投入科学研究,落实好学科的理论发展,解决现实问题;还可以是许许多多做管理服务工作的老师,因为正是他们的敬业付出,学校才能运行得更加顺畅。好老师可以各有侧重,也不可能做得面面俱到,但是只要履行好自己的基本职责,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具备了师德’”

缘于对事件变化背后真相的好奇心,王剑锋老师始终热爱研究分析事情发展的机制与逻辑,发掘真相背后的原因。在高中时期,他就常常和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共同交流,把一件事情背后所隐含的规律性的传导机制越辩越明。读着《平凡的世界》这本著作,他的思想也被深深地影响了。书中的人物自尊、自强、真诚、有理想,面对生活的苦难时更是从不走捷径,而是直面苦难。比如孙家兄弟只要答应别人一件事,就像钉子一样不会更改,苦难来临时他们面对摆在眼前的好处也从不接受。那部作品中展现的人物精神与时代风貌对王剑锋老师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于是他后来的经历可能就是不自觉具有选择性的了

书中的人物在矿井下沉重劳动也不忘到外边看一看,理想信念从未磨灭,书外,王剑锋老师也始终深耕学术,持之以恒地探索学科体系的基础理论,希望引起社会对于基础的重视。在其新出版的著作《制度金融与金融创新应用分析》中,他努力完善对基础概念的界定与划分,更多站在金融机构和企业的角度谈金融创新,希望能够丰富既有的分析框架,加大金融创新相关内容的含量,既满足社会上金融机构创新产品的需求,也为金融问题的研习提供新的思路与角度。

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也感觉到,当前时代下学生面临的诱惑、想象中的压力太多,容易在浮躁的心理下做出盲目选择,错过了学术积累的关键时期。他希望能够看到更多学生,主动提问、主动交流,守住自己的本位,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既怀有远大的理想,关心时事,又有保持专注的能力。现在学校和学生都处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上,如果能多钻研,可能就会有更好的学术氛围。希望有更多的贸大同学选择学术道路,有更高比重的同学读博士。

王剑锋老师做的是普通的教师,关注的是最普通的基础,但他为拓展学科边界与深度所做的所有努力与尝试,对学术的执着追求精神将在未来收到更多来自远方的信号与回应。


来自金融学院学生会新闻部

作者:刘超 郭玉丹

供图:王剑锋老师

责编:王翼翔

编辑:谢丹蕾

推送: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