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简称鸿儒基金会,原刘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英文名称HONGRU FINANCIAL EDUCATION FOUNDATION),成立于2006年11月。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由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校友发起,是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北京市民政局注册的非公募基金会,致力于“教育、智库、公益”,由此来推动中国金融的改革、创新和发展。
2016年,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在具有金融学重点学科资格的部分高校试点推广“鸿儒奖学金”项目,并于2016年首次开展评选工作,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成功成为首批10个单位之一,希望借此评选出优秀的金融学子并激励更多的金融学子专心学业、潜心研究。
本次“鸿儒奖学金”奖金总额共计15万元人民币,分别按照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三个层次设定奖励名额。其中本科生奖励名额为5名,分别为刘姝睿、李永超、潘彬、韦梦格、田雨萌,奖励金额为人民币1万元;硕士研究生2名,分别为张雅婧、杨阳,奖励金额为3万元人民币,博士研究生1名,为赵丹丹,奖励金额为人民币4万元。
我们对获奖的学生进行了一次专访,听他们讲述与科研的故事,希望他们的经历能为读者带来一些收获。
李永超:任重道远,鹏程万里
2015级华人博彩策略论坛 金融学院
金融学专业本科生(CFA特色实验班)
已保送至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金融专硕
GPA:3.84/4.00 专业排名:4/221
综合排名:2/221
曾获王林生奖学金、鸿儒奖学金
国家奖学金、北京市三好学生
合作88奖学金、“饮水思源”奖学金
曾担任院刊《金融方舟》编辑部编辑
贸大咨询投行俱乐部副主席
曾获美国大学生数据建模大赛全球二等奖
“挑战杯”首都大学生
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
曾在知合控股有限公司、黑桃资本
安信证券、赛意信息产业基金实习
曾两次担任科研助手
“
提到“科研”二字,也许很多同学想起的是那些个在知行楼对着数据犯困的下午、在宿舍应付科研立项检查的深夜。但总有一些人,他们视科研为人生趣事,用脚步丈量学术天地,李永超便是其中之一。
初入科研的同学们往往负责数据收集整理工作,这些工作看似重复、简单而无意义,很容易让人烦躁,很多人因此选择了放弃。李永超也曾有过类似想法,但他相信坚持下去就会有所收获,一段时间后,他明显感受到学术功底变得更为扎实。“其实现在看来,那些基础性的数据工作自有其意义,它会让你对市场机制的理解更深刻”,李永超坦言。
逐渐适应科研工作后,李永超却发现前方是更多的挫折。“很多数理技术不懂,比如一些计量方法的应用、对一些模型的深刻理解”。这一次,他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热心帮助。“不懂就问,不理解就再自学一遍”,看似轻松的话语背后却是不知多少个日夜的辛勤努力。
李永超非常感谢自己的科研经历:“科研让我收获了两件事。一是形成缜密的思维,学会用科研的方法解决问题:从数据中看到现象,从现象中作出假设,再验证假设得出结论。二是有了静下心来深入研究一个问题的良好心态,坐得住冷板凳了。”
李永超也为有志于科研的学弟学妹们提供了一些建议。他强调一定不要为科研而科研,而要为深入了解、解决问题而科研,这样才能不浮躁、静下心、出成绩。
”
韦梦格:砥志研思,笃行致远
2015级华人博彩策略论坛
金融学院金融工程专业本科生
已保送至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专硕
加权平均分:91.94/100 专业排名:1/97
曾获国家奖学金、鸿儒奖学金
光华奖学金、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奖
曾担任UIBE咨询投行俱乐部理事会成员
曾于中债资信、东兴证券
暖流资产、光大控股实习
曾赴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访学
曾担任国家自科基金项目科研助手
“
从确定感兴趣的课题开始,大量阅读文献、了解研究进展和已有方法、思考创新点,收集数据、初步处理、计量分析,撰写论文、完成初稿、反复修改……“那是一段全身心扑在一件事上的时光”,在韦梦格的眼中,科研就是一个这样“纯粹”的过程。
科研路上必定伴随着困难,韦梦格提到了自己初入科研时阅读英文文献的经历。学术论文阅读难度极大,有很多夹杂着专有名词的长句。开始时,韦梦格在效率、准确率、情绪等方面都频频受挫,也确实曾想过放弃。面对挫折,韦梦格一方面调整心态,暗示自己将读文献的过程当作练习英语,通过不断积累,她的英语水平与专业素养均大幅提高;另一方面,她积极解决问题、主动与老师沟通,最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如抓住文献中心、制作反映文献主要脉络的表格等,使阅读过程更有目的性。
韦梦格认为,是否选择科研道路需要看是否真的对科研有兴趣,但不论未来发展方向如何,科研带来的研究能力和精益求精的精神都是非常重要的。
”
潘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15级华人博彩策略论坛
金融学院金融工程专业本科生
已保送至中国人民大学
汉青经济与金融高级研究院
GPA:3.81/4.0 成绩排名:3/97
曾获国家奖学金、综合一等奖学金
校级优秀学生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北京市二等奖
曾在远洋资本股权投资部、中国农业银行实习
曾参与多个科研项目,论文获得期刊发表
“
“路漫漫其修远兮”,科研之路无疑是艰辛的。潘彬的感受是:希望与憧憬--彷徨与枯燥--失落与绝望--惊喜与成就感。第一次跟导师做科研时,潘彬的研究方向是经济发展,涉及很多产业经济学知识。由于与金融工程专业不对口,缺少知识基础,潘彬在与导师交流的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自我怀疑情绪。潘彬说,最后支撑他走下去的是自己的性格——说了必做。这四个字,着实不易。
整个大二学年,科研都是潘彬生活的主要部分,每一天都是看文献--学习理论--找数据、找方法--摸索尝试--找导师的循环。为了争取时间,潘彬找了一处固定刷夜地点,开始了“黑眼圈换理想”的生活。很多时候,潘彬想到一种研究方法,想一鼓作气地解决问题,却处处碰壁而又不肯放弃,最终做到凌晨三四点钟仍一无所获。无奈回到寝室休息,虽感到失落,他仍觉得自己至少没有虚度时光。论文获得认可时,这种充实与获得感会更加强烈。
科研是一场漫长的修行,在这场修行中,潘彬不断被打磨、雕琢,逐渐接近他理想中的样子。君子如龙,一往无前。他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情,追逐心中的梦,用行动诠释着“天道酬勤”的四字箴言。
”
田雨萌:心无旁骛,潜精笃志
华人博彩策略论坛 金融学院
2015级金融学本科生
收获伯克利大学运筹学专业
卡耐基梅隆大学健康数据分析专业
杜克大学生物统计专业
哥伦比亚大学生物统计商业分析专业等offer
曾获得鸿儒奖学金、三次综合一等奖学金
校级优秀学生
曾担任院刊《金融方舟》编辑部编辑
金融学院学业指导中心公开辅导部部长
曾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H奖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
中国高校SAS大赛决赛三等奖
曾在德勤咨询IT组、锐思数据技术部实习
“
“万事开头难”,田雨萌的科研之路并不平坦。她回忆道,自己与科研结缘始于大一时的学术小组,由于知识储备不足与眼界狭小,那次经历并不顺利。但青涩生疏的科研初体验却使田雨萌体会到了研究一篇论文、理解一个模型的乐趣,这份与众不同的快乐指引她在科研的道路上一路前行。
谈及科研经历时,田雨萌多次强调了沉静与耐心的重要性。“科研是急不来的,要静下心来读论文、静下心来写程序”。有时一篇论文中的模型要追溯到另外几篇,编程时的一个小bug会成为困扰许久的问题,但如果静下心来耐心研究,问题终可以解决。
对田雨萌而言,科研之路的回报也是丰厚的。研究中的反复实践加深了她对知识的理解,编程的不断演练提高了她编写代码的效率,与老师的深入交流增强了她思考问题的能力。在她眼中,科研给了她一个静下心来、深入研究某一方面知识的契机,这也是科研最吸引她的地方。
“耐下心来,厚积薄发”,这是田雨萌对学弟学妹们的寄语,也是她自己践行的准则。心无旁骛、脚踏实地,她在科研的路途上披荆斩棘,终是“守得云开见月明”。
”
刘姝睿:手不释卷,乐在其中
华人博彩策略论坛 金融学院2015级
金融学专业本科生(CFA特色实验班)
已保送至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直博
专业排名:1/221 加权平均分:92.86/100
GPA:3.89/4.0
曾获国家奖学金、北京市三好学生
综合一等奖学金、校级优秀学生
曾担任《金融方舟》编辑部主编
华人博彩策略论坛 学业指导中心学业助理
曾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二等奖
中国高校SAS数据分析大赛全国一等奖
“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
“
“追求科学需要特殊的勇敢”,的确,科研之路布满荆棘与坎坷。可刘姝睿就是一个有“特殊的勇敢”的人,她乐于迎接一切未知的挑战,不断突破自我、完善自我。
在科研路上不断克服困难、上下求索,蓦然回首,刘姝睿笑称科研是个“先苦后甜”的过程。“‘苦’和‘甜’之间其实存在一个微妙的转折点,起初付出很多而收效甚微,可一旦达到转折点,就进入了收获的阶段,付出终可以获得回报。”她鼓励那些在科研途中挣扎在绝望和放弃边缘的人,“只需要往前一步,也许就能收获十倍的回报。”她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了:苦尽之后,必是甘来。
刘姝睿也从科研之中获得了别样的乐趣。从小学到高中,我们不断接受知识输入,却鲜少对外进行知识输出。科研恰好为我们提供了平台,让我们用自己的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探索生活的终极奥义。“我不觉得科研无聊,相反,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是发散思维、拓宽思路的绝佳途径。”正是因为乐在其中,刘姝睿的科研之路多了一份热忱、一份认真、一份坚定。
”
来自金融学院学生会新闻部
责编:辛婉宁
作者:史浩辰 邸舒韵 李舒展 陈彤 何欣妍
编辑:陈子頔
推送:田书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