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交易:超越巴菲特和索罗斯的证券投资新模式”研讨会成功举行
“高频交易:超越巴菲特和索罗斯的证券投资新模式”研讨会成功举行
2012
年
5
月
29
日
,华人博彩策略论坛
金融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共同举办的《高频交易:超越巴菲特和索罗斯的证券投资新模式》研讨会在华人博彩策略论坛
隆重举行。《交易快手》的作者、高频交易领域专家
Edgar Perez
先生、华人博彩策略论坛
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教授、分党委书记吴卫星教授、张海云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助理
姚枝仲研究员、刘东民副研究员、以及中信建投证券有限公司研究部郑联盛副总经理、冠通期货股指事业部王宫经理等出席了研讨会。会议由
国社会科学院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刘东民副研究员主持。
丁志杰院长致辞,他代表主办方对各位嘉宾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华人博彩策略论坛
和金融学院的历史和现状,尤其提到经贸大学今年建校61周年,去年刚刚举行60周年校庆,在经贸金融领域取得很好的成绩,为中国经贸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同时,他还简要介绍了两位主讲嘉宾
Edgar Perez
先生 和张海云教授在高频交易领域的建树,预祝与会嘉宾通过此次研讨会对高频交易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收获。
Edgar Perez
先生是公认的高频交易领域专家,著有《交易快手》(
the Speed Trader
)一书,该书被认为是对于全球高频交易深入剖析的力作。
Edgar
先生讲解了高频交易的发展历史、技术模式、投资策略、绩效特征及其对当代金融市场所产生的重要影响。高频交易是电子化交易(也称为量化交易,即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投资决策并完成投资指令的下达)的尖端,它将计算机技术、数学分析和金融投资高度结合,能够在毫秒级的时间尺度上完成交易。通过大幅缩短两次交易的时间间隔,高频交易降低了投资面临的不确定性,减小了投资风险。
Edgar
先生指出,高频交易带来了全球金融市场的一场革命,机构投资者为了在高频交易领域获取领先优势,不断开发新的投资技术,搭建先进的电子化投资系统,这导致了欧美各大金融投资机构的“军备竞赛”。
高频交易在美欧各国已经发展多年并得到广泛的认可与应用,美国股票市场近
60%
的交易额是由高频交易完成的。但是在中国,由于受到金融交易系统及监管规则的限制,高频交易仍属新兴概念。就此,对外经贸大学的 张海云教授承接
Edgar
先生的演讲,以“高频交易能否在亚洲快速兴起”为题展开演讲,破除了广大交易者对于高频交易的理解误区,指出高频交易并非洪水猛兽,而会在某些方面对整个金融市场带来积极的影响。但是, 张教授也认为,高频交易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成为中国证券投资的主流。
目前国内很多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以及私募基金都在积极开展小规模的
“次高频”交易,并取得不错的绩效。
Edgar
先生、 张海云教授的精彩演讲和
郑联盛、
尹雪钰、吴卫星、潘慧峰等与会嘉宾的点评
引起了国内机构投资者的浓厚兴趣、参会投资者和交易操作者纷纷就高频交易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与会专家针对观众的提问,着力分析了高频交易在中国金融市场可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的高频交易仍处在起步阶段,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创新,高频交易必将在中国大有作为。
最后,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助理姚枝仲研究员做大会结语,他指出,全球外汇市场
30%
的交易是高频交易,美国外汇市场上
28%
交易是高频交易,股票市场上
50%
是高频交易,本次研讨会非常有价值,对于中国来说也非常重要。他认为高频交易不仅仅是一个新的交易手段,还是一种新的价值发现的投资策略,而高频交易到底会给市场带来什么?是更大的波动性,还是更好稳定性,都是需要花更多时间来研究的问题。
《金融时报》报道了本次会议: